2024年智能製造趨勢:人才需求與技能升級
隨著六月的到來,又一年的畢業季拉開帷幕。在”中國製造2025″的宏大背景下,製造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智能化浪潮席捲而來,不僅改變了生產方式,更深刻影響著人才需求格局。本文將深入探討智能製造對人才需求的影響,以及企業如何在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
智能化時代:技能升級成為必然
智能化時代,個人技能的升級成為必然趨勢。隨著自動化設備的普及,許多重複性、枯燥的勞動被機器取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人力資源的全面萎縮。相反,對高技能工人的需求正在激增。正如金杯電工特纜事業部副總經理章薇所言:”目前企業自動化設備程度還是比較高,但是對於普通工人我們一直還是比較有需求的,畢竟機器代替不了人。”
“工匠精神”的新內涵
在這個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華自科技人力資源總監李亮指出:”智能化程度越高的工具更需要高技能的人員操控,對於一線工人而言,智能化是對個人技能的升級及職業的優化和再造。”許多企業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技能等級制度,鼓勵員工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複合型人才:智能製造的核心需求
然而,僅僅擁有單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已經不能滿足智能製造的需求。製造業正急需一批複合型人才,他們不僅精通傳統製造工藝,還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這種”跨界大咖”的稀缺性已成為制約許多企業智能化發展的瓶頸。據統計,58%的製造企業認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企業的積極應對
面對這一挑戰,一些前瞻性企業已經採取了積極措施。華自科技專門成立了智能製造及信息化部,匯聚了一批信息化人才。而金杯電工則選擇自主培養”跨界人才”,通過企業培訓和個人努力,培養出真正符合需求的複合型人才。
智能化推進:謹慎與策略並重
儘管智能化大勢所趨,但企業在推進過程中仍需保持清醒。正如華自科技智能製造及信息化部經理喻鵬所強調的:”任何企業對於智能化的改造建設都應該基於企業自身實際情況來開展,盲目追求智能化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企業應該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來實施智能化改造。
未來展望:人才與創新驅動發展
智能製造正在重塑製造業的人才版圖。它不僅帶來了效率的提升,還極大地改善了工人的生產環境,降低了勞動強度。然而,要真正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宏偉目標,企業還需要在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上下足功夫。只有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培養出一批批既懂專業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中國製造業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再創輝煌。
在這場智能化的浪潮中,企業和個人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但只要我們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和創新,就一定能夠在這場變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為中國製造業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新文章
10 1 月, 2025
10 1 月, 2025
10 1 月, 2025
10 1 月, 2025